今年4月公共基金的模式发生了变化为外资独资基金打开了局面

2020-04-07 08:44 来源:证券日报

我们的记者王思文

2020年4月的第一周,公募基金迎来了三个历史性时刻:一是外资持股比例限制正式解除,外资持股比例在中国公募基金公司设立中可达100%;二是中国证监会收到了贝莱德和路博米尔提交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资格的申请。第三,摩根资本管理计划收购上海投资摩根100%的股权。

这意味着外商独资公开发行基金公司申请新设和收购的渠道正式开通,中国的地方公开发行将很快面临“强劲的竞争对手”。那么,这些外国巨头是“狼”还是“鲶鱼”?

回顾过去,了解未来。回顾外资进入大陆公开发行市场的历史,2002年10月,第一家中外合资公开发行基金公司获准成立,引起业界对“狼来了”的担忧。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今年2月的数据,在中国的128家基金管理公司中,有44家是中外合资企业。

记者《证券日报》已经注意到,过去18年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2002年,中国证监会发布《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规则》,揭开了公募基金对外开放的新篇章。同年,一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首次成立。此后,QDII和QFII业务不断推进。当地的公共基金公司设立了海外子公司,以扩大跨境基金的相互认可。公募基金行业已逐步走出“请进来,请出去”的第一步。第二次公开募股的旅程应该在2019年左右。2019年以来,中国基金业按下了对外开放的“加速键”,双向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随着2020年4月1日外资持股比例限制的正式解除,外资进入公开发行市场的第三站也将开始。

4月1日,即公开发行基金持股比例限制解除的第一天,贝莱德和路博米尔正式向中国证监会申请成立公开发行基金公司。中国证监会已收到申请材料,并通过新成立的公开发行基金公司的布局,以中国的名义描绘了全球资本管理市场服务的蓝图。

4月3日,浦东发展银行宣布,浦东发展银行的控股子公司上海信托收到摩根资本管理公司的通知,摩根资产管理公司打算收购上海信托的上海投资摩根的剩余股份,将其持股比例提高到100%,正式为一家外商独资的公共基金破冰。

一位基金业官员告诉记者《证券日报》:“对于外资进入公开发行市场,可以说,本土基金公司“冷静”了很多。尽管地方基金业仍存在一些问题,但它已逐渐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中流砥柱。当然,“加快对外开放”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外资控股上市的到来将给本土基金公司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据统计,目前中国金融业总资产约为300万亿元,中国金融业是一块“大蛋糕”。面对机遇,许多全球资本管理巨头都在密切关注中国金融市场的机遇,中国也以欢迎的态度向外国投资者伸出“橄榄枝”。基金行业协会在2019年8月表示:“欢迎外国私募基金经理进一步扩大在华业务范围,并在合规的基础上申请公共基金管理。”

从全球产业的整体发展来看,中国地方公共资金的筹集仍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国际外资巨头的“挑战”,华泰证券非银行分析师沈娟表示:“基于公司治理和评价机制,美国领先的基金管理公司已经完善了治理机制,评价机制趋于长期化。我国公募基金公司的股权结构相对集中,员工持股、市场化薪酬等激励机制没有得到充分落实,评估机制不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