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回顾
民生银行广州越秀支行在某天接待了一位“棘手”的退保客户。这位客户年愈花甲,五年前在该网点买了份五年期的商业养老保险,现带着期满的保险合同前来营业网点处理退保手续,却在退保的过程中,因为到期收益与预期有出入而开始在网点争论不休。在客户与客户经理长达5个小时的协商下,并且期间两次申请了民警的介入协助,才终于明白客户对于到期收益与预期有出入的坚决“不满”是“另有隐情”。
原来,早在这份保险到期前,还在老家的老人便收到了关于“当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局倒闭”“养老保险收益大跳水”“尽快联系xx保险公司领取保险补偿,过期失效”等相关不实却诱惑力十足的短信。因而,当该客户在退保时发现保险到期收益未达到5年前所预期的收益时,便认为该保险就是所收到的“保险补偿”短信中所提到的那款保险,是因为社保局倒闭才使他的保险收益不达预期,他应该得到相应的保险补偿才对。在客户经理、厅堂主管和民警多番讲解多个类似的经典诈骗案例,这位老年客户最终明白过来,他所退的保险与收到的短信并非同一回事,而且该短信极有可能为诈骗信息。
最后,在银行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客户顺利取回退保金额,安下心的同时也多次与客户经理感慨好在当时没有主动联系短信里的“不知名”电话。
二、案例分析
此案例中老人轻信陌生短信,误将诈骗信息与在正规金融机构购买的产品混淆,若老人拨打了短信中的陌生电话,可能会被骗子以领取补偿为诱惑导致发生财产损失。遇到此类情况,务必向相关部门及金融机构多加核实,谨防被骗。
三、风险提示:
1、老年人应多关注防诈骗新闻与宣传,多警惕“天降馅饼”。不法分子有专门针对老年群体的骗术与套路,在平时多了解与认识诈骗信息,形成反诈意识,在面对未知的利益诱惑下,多想一下这“利”从何而来,又会将己身的“利”带往哪去,多认识和多小心,尽可能避免或是减少养老诈骗的侵害。
2、家里人应多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多关心与重视长辈的异常动向。金钱的损失与被骗的愤怒和无力,往往难以估计地加深老年人的心理压力,从而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被诈骗后的二次伤害。亲友应与老年人科普分享养老诈骗的同时,也多关注老年人的精神关怀需求。
3、金融机构应多注重相关金融反诈宣传,关注养老群体的切实需求。在追求信息安全的时代下,养老产品的风险不再局限于金融市场的收益波动,也可能被不法分子加以利用,被当作“尖刀”刺向老年客户。因此,金融机构应注重对养老诈骗的宣传,帮助老年客户谨慎对待可能接触到的虚假不实产品信息,如有不清楚的,应及时向官方机构咨询。
民生银行广州分行